周易与现代管理学
周易被古人誉为六经之首,无所不包。理应可与现代管理学有联系。有人把周易思想用到管理学上,认为这是一大发现。其实不然,古人早有之,最大的管理学问,莫过于治国安帮平天下,古之帝王、将相,许多人推崇周易,精通周易,并在管理学上有了创造性的应用。
举一例子来说,古代帝王设官职,已用到周易思想。用到了周易的阴阳、五行原理。例如宰相之下,设司徒、司空、司寇、司农等五大官职。它们之间除了有各自的职权之外,还有按五行生克原理所制定的约束条件,使之不能一权膨胀而不可收拾。就是对帝王本身,也设谏官加以规劝。这可说是周易阴阳、五行平衡、和谐思想的最佳设计。
当今的管理学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想用一套固定不变的完美模式加以公式化,是不可能的。否则,帝王将永为帝王之家,不会有王朝的更迭。其原因在于事务无时无刻不再变动,周易的阴阳、五行生克制约平衡、和谐,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而是动态的平衡、和谐。易一字而三义,其中的变易便强调了阴阳的动。阳主动,阴主静。这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阴主静,不是绝对的不动;阳主动,不是没有制约的动。不知这一点,便失去了周易的精华、核心、骨髓。
根据周易阴阳、五行动态平衡、和谐思想,如欲将其运用在管理学上,我认为应解决好两大关键。一为统率人物的心理素质修养作为企业管理人物的统率,是企业成败、发展的关键所在。除了知识的进修之外,缺乏心理素质的修养是不行的。后者更严重于前者。作为一个将军,没有不打过败仗的常胜将军。作为企业家,也决没有一帆风顺,始终都是成功的企业家。一个统率人物,成与败都要同样清醒的认识;成功只是这一回合的成功,按阴阳对立统一、互根原则,成功便会滋长失败的因素。
举一浅显道理,一项新开发的技术的成功,如统率的人物因为成功而安心于守成,不再进取,不会多久将会被别人超过、取代。失败了只知灰心丧气,看不到失败为成功之母的道理,激发更大的进取心,从此一蹶不振,再也爬不起来。如知周易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阴阳互根,对立统一之理,便可从失败中振奋精神,寻求出成功之路。综成功、失败之经验,古之先哲提出“胜不骄傲,败不灰心”的警言告诫后人。作为一个企业家或统率人物,不具备此心理素质,觉难发挥其本身才能。走到成功的顶峰。二为统率人物的识人、用人当今企业的分工之细,各学科结合之密,专门学问之深,达到了一个人无法全精的程度。通常把有些成功的人誉为全材,这不过识逢场作戏的逢迎之辞。可以说全材人物是不存在的,正象常胜将军不存在一样明显。
举例子: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大臣中有人赞刘邦什么皆懂。刘邦自己倒是很实际的承认,我出谋划策不如张良、打仗不如韩信、后勤不如萧何。我的本领在于知人、用人。刘邦的话道出了成功者的诀窍。关键之一在于知人、用人。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难驾驭的因素。任何好的制度、决策,皆是死的,皆是人想出来的。没有人,可以说就没有好的制度与决策。靠一项再好的制度去管理企业,也难于应付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例如你制度再好,你不知人、用人,你的骨干被别人挖走,你的企业将成为一个僵死的企业,直到老本吃光而别人代替。古代帝王、将相深知此点的重要,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的故事。萧何三荐韩信,萧何打马只身退回韩信的故事,唐王李世民不杀魏征的故事,皆说明一个知人、用人的重要性。当今世界大财团。大政党皆知此事的重要,皆有一个幕后的智囊团为其出谋划策。其智囊人物通常不出面,献为人知而已。这一事实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周易内容,周易中没有明确指出。
其实不然,周易是易经、易传的总称。转是为解经的。易大传系辞中有“圣人之道死焉”的说法。易学到高层,在于“知己”,几乃动之微。古人形容打仗,有战略、策略、战术之分。战略思想在于大格局的布置,致与策略、战术的运用,皆在战略布局之中。通常人们只看到策略、战术的运用,看不到战略的作用。只有具备战略思想的人,才能查知战略的存在。知其存在的人,才知有制定战略思想的人。此谓之“知己”也。故而古之先哲有“知人善任”的警语告诫统治者。此何谓无知人、用人之道?问题在于学者功夫不到,不知此而已!(转)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