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江南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流行病,也就是瘟疫,专业点就是所谓的伤寒。后来,又经历了将近一千年,南北之间发生了战争,到处死人。很多城市因为战争,困在城内不能正常饮食,往往是饥肠辘辘,在战争结束之后就会发生所谓的瘟疫,这种瘟疫就是李东垣的内伤疾病;又过了将近五百年,到了明末清初,战争风起,农民起义到处都是,《电影大明劫》讲述的就是这类故事,于是又产生了另外一个门经典,那就是所谓的温病学派

要说现在的学术界,有哪个学派有张仲景、李东垣和温病学派的影响力大?恐怕是没有了,如果说其他学派的影响力是泰山,那么这三家的影响力就是日月,后人无论如何都无法超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问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瘟疫一来,常规的中医药辨证论治就没有了疗效?

 

瘟疫的特点决定了瘟疫难以治疗

瘟疫之所以为瘟疫,就是因为瘟疫会通过感染,使得人处于一个无法休息的环境。吃药刚恢复,元气还没充足,又有了新的病毒侵入人体,此时等于是二次感染,类似于中医所谓的劳复或者是食复。

瘟疫来了,人就处于一个邪气异常旺盛的场所,不可能,也没有机会避免再次感染。所以吴又可说这是天地间的一股戾气,这也是瘟疫难以治愈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瘟疫的发生,都是一种逆天地自然之气的表现。人本来就是天地间的一个小物件,只有顺着天地之气,才能得天地之道,唯有如此才能健康生长。然而,每当瘟疫来临时,天地本来就处于一种逆流状态,春夏本应该温热却出现了寒凉,秋冬本应该清凉,又出现了温暖,这就是天地之气的逆,人体的气机自然也难免跟着天地之气出现逆乱。

瘟疫的产生,本来就是一种气机逆乱的表现,所以这时最应该调理的就是气机逆乱。在气机逆乱的原因中,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时候出现不同的症状,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法则,这正是瘟疫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

 

如何寻找瘟疫的规律?

要治疗瘟疫,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了解瘟疫,但是很显然,我们对于瘟疫非常难以了解。因为,瘟疫不是常见疾病,也不是简单的疾病,这时候就必须从历史中找到解决瘟疫的方法。

有历史记载以来,各朝各代出现瘟疫的时候,都会在史书中大写特写,所以这些历史记录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可以研究的历史资料。

但是,这些历史资料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所以只能通过医学资料加以排查。比如《松峰说疫》就是一本很好的研究瘟疫的资料,然而,在书中只能看到疾病的记载,却找不到规律。

恰恰相反,被我们认为是养生文化代表的《黄帝内经》却又有关于瘟疫的记载,在黄帝内经七篇大论中,有关于瘟疫的记载,其中每一年都有发生瘟疫的可能,而且根据这些材料,可以很好地指导我们用药。

 而其实最好的方法,还是从文中开头说到的那三家中寻找,从他们的共同点上找出治疗瘟疫的方向。

 

瘟疫要重用人参?

其实,在张仲景、李东垣、吴又可等治疗瘟疫的过程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保胃气”,《伤寒论》中保胃气的方法是“生姜、甘草、大枣”,这是补中焦脾胃的好药;李东垣则是人参、黄芪、甘草,补中益气,则邪气自消;吴又可治疗瘟疫,也是以胃气为主,所以吴又可观察到饱食之人则不容易得瘟疫,饥饿之人则容易得瘟疫,容易死亡。虽然在治疗瘟疫的时候,有的重用大黄,有的重用石膏,有的重用芒硝,都非常关注人参。

《松峰说疫》中记载“疫病所用补药,总以人参为最,以其能大补元气。加入解表药中而汗易出,加入攻里药中而阴不亡,而黄芪、白术不能也。则年高虚怯而患疫者,有赖于人参为孔亟矣。”

所谓,瘟疫的产生来自于大自然气机的逆乱,导致人体气机逆乱。而这种气机逆乱根本原因就是胃气受损,元气虚弱,在治疗时大多数情况是不瘟不火,吃药也没有效果,很多人因此被熬死;所以历代大家在面对瘟疫时,都注重保胃气,在保胃气的诸多药物使用上,“人参”是最重要的药物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每次有瘟疫,常规的治疗方法疗效总是不理想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