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伦理观是反思财富的价值、思考财富的创造与使用而形成的伦理观念。先秦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揭示的就是社会总体财富多寡与社会道德水平之间的关系。

 

道教的财富伦理观,最根本的主张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财富的获得必须是正当的。

 

1

 

道教认为,人人都具有创造财富的能力,都应该努力去创造财富。

 

《太平经》说:“天生人,幸使其人人自有筋力,可以衣食者。”“夫人各自衣食其力。”这就是说,人应该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活。

 

“而不肯力为之,反致饥寒,负其先人之体。”由于自己懒惰而造成饥寒,那就辜负了上天赋予自己的能力。

 

道教的神仙信仰中,包含神仙赐予财富的内容。财神信仰就是典型的表现。历史人物范蠡,就是因为善于经营致富而被奉为文财神的。

 

道教明确指出“民之利用厚生,非财不立”,因而希望社会财富极大丰富。道教理想中的社会景象就是“府库资财甚满盈,兵戈永息乐升平。民歌有道图长治,报国勤看《大洞经》。”

 

 

2

 

但是,具体到个人来说,道教总是劝人要少私寡欲,淡薄名利,不汲汲于追求财富。

 

《老君崇百药经》中说:“不多聚财是一药。”“不多贪财是一药。”个人对待财富的正确态度是:“非己之财,不妄取;非义之财,不苟得;合得之财,随分取。”

 

道教特别强调不能取非义之财。道教的种种戒律对此都有明确的规定。

 

陆修静撰《受持八戒斋文》说:“不得盗他物以自供给。”

 

《玉清经·本起品》载元始天尊所说十戒中的第七戒规定:“不得欺凌孤贫,夺人财物。”

 

《妙林经二十七戒》中说:“不得盗窃人物,不得妄取人财。”

 

《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规定:“不得横求人物。”“不得强取人物。”“不得妄取人一钱以上物。”

 

道教认为,以不正当手段谋取财富的人,必遭恶报。

 

在财富的分配上,道教主张“损有余而补不足”。

 

道教认为,社会上的财富是公有的。《太平经》说:此财物乃天地中和所有,以共养人也。人人有权享用社会财物,不容许少数人占有大量财物、多数人极端贫困的不合理现象存在。

 

《太平经》还进一步指出:少内(指皇室仓库)之钱财,本非独以给一人也;其有不足者,悉当从其取也。愚人无知,以为终古独当有之,不知乃万户之委输,皆当得衣食于是也。

 

3

 

由于财富乃天下人所共有,所以《太平经》对那些“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的为富不仁者,予以严厉的批判。经中痛斥富人“不肯以力周穷救急,令万家乏绝,春无以种,秋无以收,其冤结悉仰呼天,天为之感,地为之动。不助君子周穷救急,为天地之间大不仁人”。

 

《太平经》认为,阴阳二气交通而成和气,万物才能生存。和气者相通往来,人有财亦当相通往来。若聚敛钱财,如果不肯救济贫困,就是阻塞和气的流通。凡是“与天地和气为仇”的行为,必然将会遭受到上天的惩罚。

 

总体来看,针对普通人,道教在财富问题上的观点是:

 

一是对财富的追求要适可而止,不可贪得无厌;

 

二是即使富裕了,也还要节俭;

 

三是要扶危济困,不能为富不仁。

 

针对修道之人,道教主张不积累任何财富。

 

  

什么是财库

  

 

每个人都有一个财库,这个财库与一个人的福禄有关。是人的财源。

 

财库,与个人的运势,福报,功德和前世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善信很会赚钱、有的付出很多努力却财运不佳、或者赚到钱却守不住,常常莫名其妙地开销花费,甚至是处处被人夺财、破财,为小人或损友所累,造成钱财的损失,也就是能开源而无法节流者,这就是所谓的——有财无库!

 

 

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些波折,求财财难得,求运运不来,事於愿违。“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与道相悖,求也难得!”当你遇到做生意不当,事业不顺,波折漏财时,就要考虑一下该补财库了。最好的办法就是积累功德和参加道教道场填补财库。

 

 

  

为什么要补财库

  

 

 

通俗来说,补财库就是增加自己的财源,就是为了使自己的财富圆满,希望自己能够财源滚滚,财库充盈,并且使自己的钱财不再流失。让你能减少波折,事事顺利。

 

 

  

财运不旺怎么办

  

 

 

财库的减少原因很多,严重的和前世业障有一定的关系,故我们前生所做之业或所欠之财,就是冤孽之债,扰乱我们在世的安宁。造成财库亏损。前世的孽障是直接影响到今世的不顺,多灾多难多病,使得财库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些波折漏财。故前世的冤孽帐今世都要赏还,就要去偿还这些阴债,然后填补财库的亏损。

 

前世欠的债务尚可能还,但是现世中如果不敬神灵、不敬父母,恶口妄言、杀盗邪淫,桲负君师、不敬天地神祇、不信罪福因果、昧理欺心、等等,把阴德损了,这个报应来了,是很难弥补的。 

 

我们每个人每天衣食住行都是从自己的财库里取用,若福禄不足,取用无度,而不懂得往财库里注入新的财富,则一旦财库亏空,就会遭受窘境,严重就会遭遇到贫、困甚至死亡。而通过自身善行和参加还阴债,补财库等道场所积累的功德注入财库里,便是储蓄,转化成财富。因此,我们需要在财库中尚有余额之时进行积功累德。

 

 

这三月十五为赵公明元帅圣诞,每到这天,各地宫观都会举行法会以庆贺,当地信众也会纷纷前往道观上香拜财神,祈求财神爷保佑。

 

赵公明,又称赵玄坛,道教尊称“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简称“玄坛真君”,三月十五圣诞。统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晋宝”、“招财使者邓久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也就是五路财神。主管天下财源禄库,依人之善行,赐人财富,以显“天道无私,唯善是与”。

财神有文财神和武财神之区分。当今道教宫观中的财神神像,多为黑面浓须,骑黑虎,左手持元宝,以示财富天下共有,人皆可得;右手持钢鞭,寓意人取不义之财必遭天罚。赵公明秦代降生人间,避世终南山精修至道,后因守护天师炼丹有功,被封为“正一玄坛元帅”。

 

礼拜财神,如何才能得到加持赐福?

 

很多人常说,别人供奉财神,我也供奉财神,为何人家是亿万富翁,我却是身无余钱呢?需知,赵公明祖师之所以被奉为财神,就是因为他谋财有道、乐善好施。人间财富无穷,并非人人可得,惟有道之士、行善之家方可如愿。所以,我们在参拜财神时,除祈求财源茂盛、生意兴隆外,还应感念财神的品德,并且用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方能吉星感应,凶曜退散,万祸冰消,财降其身。

 

正如赵元帅在《财神真经》当中所说:

 

若有众生。或因前因而富。或以今修而富。或享其祖先之成。若能一心向善。忧天下之忧。济人利物。我即勅命东路财神青金使者。南路财神赤金使者。中路财神黄金使者。西路财神白金使者。北路财神乌金使者。各按所辖之方。统帅当方土地。带领运宝郎君。送财童子。以时在宝库之中输送财宝。使其财恒充足。流传后代常为富有之人。若复有人身虽贫贱。而能守分安命。填不平之道路。以利人行。架沟涧之短桥。以利人涉。无财能尽其力。无力能尽其言。吾即勅命。掌籍仙。将其贫籍除名。登入富籍。或使其生计日裕。事业渐兴。由贫而小康。或使其得意外之财。而骤富。或使其子孙发达。享其后福。若复有人。信心不二。常年奉祀。香火不断。流传此经。以劝世人。吾即使其人口清吉。四季平安。有求必应。无愿不从。各各信受。自护祯祥。

 

拜财神的目的并不是凭空得到财神爷多少财富(更不可能不劳而获),拜财神的目的,是要学习财神的精神:替天行道,代天宣化,启迪世人,取财有道。而这一份财神精神,正是道教本身对于世间财富的价值取向所在。因此,唯有遵守财神爷的教诲,学习财神爷“一心向善,济人利物”的精神,清净身心,广施善行,最后方能得到赵元帅的青睐,以获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