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帖子

野生悟道人

论坛元老
  • 注册日期

  • 上次访问

野生悟道人 发布的所有帖子

  1. 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 木--麻得厉害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 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 胀--表明气很足,但体内的气出不去就胀气。 痛--表面经络不通,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有瘀血。 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 阳虚--怕冷+手脚冰凉+舌淡+脉沉弱无力 阴虚--虚热烦躁+睡觉出汗+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气虚--疲倦+无力+懒言+面色不好+稍微劳作就加重。 血虚--面色发白+唇淡+头晕眼花+舌淡脉细 气滞--胀痛感+憋闷+情绪激动加重+时轻时重。 血瘀--疼痛固定+发热固定+像针扎+青紫 +有包块。 血寒--身体发冷+疼痛+麻木+得温则减+脸嘴唇色泛紫。 血热--出血+舌绛+脉数+紫疹 寒滞胃脘--胃剧痛+蜷缩+暖后缓解+受寒史+ 拒按 胃火炽盛--胃灼痛+辛辣食物史+口臭+龈痛史 食滞胃脘--暖气酸腐+胀痛+恶心+多屁+排后缓解 胃脘气滞--胃腹胀痛+走窜痛+排气缓解+受情绪影响 肝血虚--筋手目失养+血虚+月经少 肝阴虚--筋目失已是最后-张 病后期 肝郁气滞--口苦+郁+喜怒无常+气滞征+女子经期不按时 肝郁化火--肝郁病史+火热征 肝火炽盛--头晕+胀痛+急躁+胁痛+火热征 肝阳上亢--肝阴虚+眩晕+胀痛+轻微肝火炽盛象 寒凝肝脉--小腹痛+睾丸痛+得暖缓解+脉紧 肝胆湿热--外阴湿热征+口苦厌油+发黄 心气虚--心悸+气虚 心阳虚--心悸+阳虚+气虚 心血虚--心悸+血虚 心阴虚--心悸+阴虚 心阳暴脱--亡阳+心阳虚病史+急性发作 心脉痹阻--心悸+胸闷+血瘀+急性 心痛病史痰火扰心--狂躁+心火亢盛前兆+气郁病史 痰蒙心窍--呆+闷+郁+痰+昏 心火亢盛--神志亢盛+口舌生疮+火热征 小肠实热--心火亢盛征病史+尿路刺激征 中风中经络--渐进发病+麻木+手脚失灵+神志尚可。 中风中脏腑-·突然昏倒+中老年+醒后手脚失灵 心脾两虚--心血虚+脾气虚 心肾阳虚--心阳虚+肾阳虚 心肺气虚--心气虚+肺气虚 心肝血虚--心血虚+肝血虚 肾精不足--脱发齿松+耳鸣耳聋+腰膝酸软 +阴虚 肾气不固--肾虚征+肾系滑遗(遗精遗尿滑精滑胎) 肾虚水泛--肾阳虚+水停+下身肿 肾不纳气--喘咳+肾虚+长期慢性病史 心肾不交--肾阴虚+心阴虚+心悸 肝肾阴虚--肝阴虚+肾阴虚 脾肾阳虚--脾阳虚+肾阳虚 肝郁乘脾--肝郁病史+脾虚征 肝胃不和--气滞胀痛+胃不适+情绪影响肺气虚--低声咳嗽+气虚+易感冒 肺阴虚--干咳+咯血+阴虚+长病程 风噪犯肺--干咳+痰少+痰不易排出+短病程+感冒征 寒饮伏肺--久咳+寒水征+喘息 痰热壅肺--高烧+喘咳+黄色痰涕 大肠虚寒--久泻+阳虚+水样便 脾胃气虚--食欲减退+腹胀+大便干稀不调 +气虚+长病程 脾胃阳虚---脾胃气虚+长病程+阳虚征 脾虚气陷--坠胀感+内脏下垂+气虚征 脾不统血--出血+气虚+慢性加重 寒湿困脾--内湿+食欲不振+轻微阳虚征 湿热蕴牌--胀闷+口苦+湿热征 胃阴虚--胃隐痛+干呕+时轻时重+饥不多食+食后缓解津亏--皮肤干+口渴+消瘦+脉细 水停--水肿+腹水征+小便不利+苔滑腻 饮证--痰清+痰多+振水音+胸水征+肠鸣音强+桶状胸 内湿--闷+胀+食欲不振+苔白腻+倦+稀便 气血两虚--气虚+血虚 气虚血瘀--气虚+血瘀 气滞血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 木--麻得厉害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 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 胀--表明气很足,但体内的气出不去就胀气。 痛--表面经络不通,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有瘀血。 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 阳虚--怕冷+手脚冰凉+舌淡+脉沉弱无力 阴虚--虚热烦躁+睡觉出汗+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气虚--疲倦+无力+懒言+面色不好+稍微劳作就加重。 血虚--面色发白+唇淡+头晕眼花+舌淡脉细 气滞--胀痛感+憋闷+情绪激动加重+时轻时重。 血瘀--疼痛固定+发热固定+像针扎+青紫 +有包块。 血寒--身体发冷+疼痛+麻木+得温则减+脸嘴唇色泛紫。 血热--出血+舌绛+脉数+紫疹 寒滞胃脘--胃剧痛+蜷缩+暖后缓解+受寒史+ 拒按 胃火炽盛--胃灼痛+辛辣食物史+口臭+龈痛史 食滞胃脘--暖气酸腐+胀痛+恶心+多屁+排后缓解 胃脘气滞--胃腹胀痛+走窜痛+排气缓解+受情绪影响 肝血虚--筋手目失养+血虚+月经少 肝阴虚--筋目失已是最后-张 病后期 肝郁气滞--口苦+郁+喜怒无常+气滞征+女子经期不按时 肝郁化火--肝郁病史+火热征 肝火炽盛--头晕+胀痛+急躁+胁痛+火热征 肝阳上亢--肝阴虚+眩晕+胀痛+轻微肝火炽盛象 寒凝肝脉--小腹痛+睾丸痛+得暖缓解+脉紧 肝胆湿热--外阴湿热征+口苦厌油+发黄 心气虚--心悸+气虚 心阳虚--心悸+阳虚+气虚 心血虚--心悸+血虚 心阴虚--心悸+阴虚 心阳暴脱--亡阳+心阳虚病史+急性发作 心脉痹阻--心悸+胸闷+血瘀+急性 心痛病史痰火扰心--狂躁+心火亢盛前兆+气郁病史 痰蒙心窍--呆+闷+郁+痰+昏 心火亢盛--神志亢盛+口舌生疮+火热征 小肠实热--心火亢盛征病史+尿路刺激征 中风中经络--渐进发病+麻木+手脚失灵+神志尚可。 中风中脏腑-·突然昏倒+中老年+醒后手脚失灵 心脾两虚--心血虚+脾气虚 心肾阳虚--心阳虚+肾阳虚 心肺气虚--心气虚+肺气虚 心肝血虚--心血虚+肝血虚 肾精不足--脱发齿松+耳鸣耳聋+腰膝酸软 +阴虚 肾气不固--肾虚征+肾系滑遗(遗精遗尿滑精滑胎) 肾虚水泛--肾阳虚+水停+下身肿 肾不纳气--喘咳+肾虚+长期慢性病史 心肾不交--肾阴虚+心阴虚+心悸 肝肾阴虚--肝阴虚+肾阴虚 脾肾阳虚--脾阳虚+肾阳虚 肝郁乘脾--肝郁病史+脾虚征 肝胃不和--气滞胀痛+胃不适+情绪影响肺气虚--低声咳嗽+气虚+易感冒 肺阴虚--干咳+咯血+阴虚+长病程 风噪犯肺--干咳+痰少+痰不易排出+短病程+感冒征 寒饮伏肺--久咳+寒水征+喘息 痰热壅肺--高烧+喘咳+黄色痰涕 大肠虚寒--久泻+阳虚+水样便 脾胃气虚--食欲减退+腹胀+大便干稀不调 +气虚+长病程 脾胃阳虚---脾胃气虚+长病程+阳虚征 脾虚气陷--坠胀感+内脏下垂+气虚征 脾不统血--出血+气虚+慢性加重 寒湿困脾--内湿+食欲不振+轻微阳虚征 湿热蕴牌--胀闷+口苦+湿热征 胃阴虚--胃隐痛+干呕+时轻时重+饥不多食+食后缓解津亏--皮肤干+口渴+消瘦+脉细 水停--水肿+腹水征+小便不利+苔滑腻 饮证--痰清+痰多+振水音+胸水征+肠鸣音强+桶状胸 内湿--闷+胀+食欲不振+苔白腻+倦+稀便 气血两虚--气虚+血虚 气虚血瘀--气虚+血瘀 气滞血瘀--气滞+血淤 气不固津--气虚+失水 气不摄血--气虚+出血 气随津脱--急性大失水+气虚 气随血脱--急性大出血+气虚+休克征 气滞津停--气滞+津停 津血两亏--干燥+血虚+长病程 痰瘀互结--痰证+瘀证+长病程
  2. 有点认知,但是德行品行低劣,总体感觉就是很LOW的一个人。
  3. 十二地支中的辰和戌分别是地户和天门,以前只知道古人规定的错不了,就这么用,但是一直不懂为什么 今天突然一下就明白了,原来是因为辰和戌刚好在赤道的阴阳两端。
  4. 首先坤卦属土这个是八卦的基本五行,但坤卦处于夏秋之交,其卦中有未和申,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具有金的属性。
  5. 查了下资料,闰月是用来弥补月球公转的误差,毕竟星球体虽然接近于圆但不完全是圆。 月球围绕地球转一圈大约是29.5天/1个月,1年有12个月就是29.5*12=354天,而地球绕太阳一圈是365.25天/1年,所以月份比年就少了11.25天也就是一年中余出了这么多天,所以需要置闰月来弥补误差。 如此说来闰月可否理解成年中的空亡月?
  6. 日上起时法也叫五鼠遁 日上起时法歌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王子是真途。 口诀解释甲己还加甲:逢甲日、己日,子时的天干为甲,即甲子; 乙庚丙作初:逢乙日、庚日,子时的天干为丙,即丙子; 丙辛从戊起:逢丙日、辛日,子时的天干为戊,即戊子; 丁壬庚子居:逢丁日、壬日,子时的天干为庚,即庚子; 戊癸何方发:逢戊日。癸日,子时的天干为壬,即壬子;
  7. 抖音和快手上的国学讲师确实鱼龙混杂,有些人确实具备扎实的国学基础和教学能力,而另一些则可能只是表面功夫,缺乏深入的理解和研究。 依我看是后者居多!
  8. 好的蒲公英泡出来是有一股清香味,喝着还微微的带点甜。再放一点黄冰糖,夏天就可以当饮料茶喝了。
  9. 经典配方三素一汤😁
  10. 我有个备案了的站做了论坛,搞的我发个东西都要考虑一下是不是符合规矩,有没有擦边。弄的紧张兮兮的,这也不敢乱发那也不敢乱发,有时候都想把备案给注销了。
  11. 本命如然值天芮,缠身疾病不离床。 入墓绝亡无生路,中五化合辞炎阳。 芮值甲胆乙肝病,戊胃丁心丙小肠。 庚主大肠辛主肺,己脾癸肾壬膀胱。 开泻休淋生气症,杜番死塞痨在伤。 五隔惊痫景血刃,六首二腹三足乡。 耳坎目离七在口,手八股巽胸五黄。 木风金嗽水精泄,土痞火势九宫泽。 芮星大忌克本命,最喜生生服药良。 占病之轻重,以病人命宫与天芮宫详之。 病神克脱命宫,及得时干之生扶协力争命,或时干克脱命宫,三乙递克脱,及命临中五化合,乘空入墓,迫制击刑死伤杜惊之值,大非吉兆,则当推死期为是。 苟有来生者,或动而来生,脱盗病神之气者,则不必矣,以此论之矣。 如决其病,惟看天芮所临,即甲胆,乙肝,辛肺之类,并休淋遗精,死塞润格,伤痛痨疾,杜膨呕吐,五藏噎嗝,开虚泄泻,惊悸癫痫,生气蛊满,景刃失血之象。 入值九宫,木风,金嗽,水寒,火热。乾首,坤腹,土痞,震足之属,并芮在内内病,芮在外外病。 死克之月日为死期,死临之地干为死期。 生之月日为愈期,生临之地干为愈期。 若余宫皆克命宫,惟生门宫生之,则只宜医药调理,而死愈之期,暂不必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