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帖子

重玄

注册会员
  • 注册日期

  • 上次访问

重玄 发布的所有帖子

  1. 6.境界 修行的境界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判断,这是个大问题。 古人说过,世有五种仙,天神地人鬼。说是五仙,其实也就四种,天神地人,鬼仙难登大雅之堂。 但是这些仙具体的判断依据,各自之间又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其实很难说明白。 而且,修行即修性,修性即修心,修心属于精神即无的层面,每人感受不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以此来判断境界,估计鸡同鸭讲,没有结论。 但是,先前说过性命互转,因此可以以命验性。 通过身体真实的体验、感受来判断修性的境界,是一个相对可行的办法。 以人仙举例,人中之仙,尽享天年,动作不衰,可总不能等待活到一百二十岁,才能知道自己或者判断别人是人仙,这和人死之后说人已成鬼仙有何区别,有何意义。 所以,如果通过确定人仙境界几个关键阶段的通行且明显的身体反应和感受,来判断修行的境界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通往人仙阶段的几个关键点是什么,即通过身体反馈出现的现象是什么,主要分为三个明显现象,降心火、活子时、马阴藏。 注意,这三个阶段,是先见性即见道之后,身体自然而然发生的,而不是先修命,人为的锻炼出来的。虽然先修命,通过身体的变化到临界点,进而转化到见性也是行的通,但这是另外一种方式,事倍功半、危险重重的方法。
  2. 5.非想非非想 这次的非想非非想是受到“观察到念头,止住念头,忘记念头”这个回复引发的,为了避免大家理解的误差,再次阐述一下相关知识。 先前我的阐述是观察念头,止住念头,忘记一切,注意这里是忘记一切,而不是忘记念头。一切和念头是有很大的区别,现在详细解释下。 忘记一切,借用佛教非非想这类句式的表述,严格来说是忘忘念。 念,是一种相,比如人我相的人相、我相。 修行就是要忘相,也就是忘念,而这个忘念就是法,一种忘相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达到忘掉相的目的。 相忘掉了,但是忘掉相的忘相法也要忘掉,也就是忘法,也就是忘忘念。 但是做到忘念,忘法也就是忘忘念,还不够。 因为忘忘念的忘亦要忘,然后不断循环,直至混沌,这就是从有入无。然后从混沌中得出一抹灵觉,生万物,这就是从无入有。 所以才说忘掉一切,确切说忘掉忘掉一切。 举个例子,极左、极右、极左极右混一,然后混一的极左极右看做新的极左,然后找出对应的新极右,然后新极左新极右再混一,如此不停往下直至终点,说是终点也是起点。 因为这是一个从有入无,然后又从无到有的过程。 语言此时是苍白的,所能表达出来的就是这些,看各自理解。 另外再补充一句,类似的非非想句式都可以做如此理解。
  3. 4.性命(二) 性命是一也是二。是二时,相互影响。 性的提高,会带来命的提高。命的不适,也会导致性的不稳。 由于性属于无的层面,其境界高低,不好判断。但是,命却属于有的层面,其变化是可以观测到的,因此可以借助命的变化来验证性的境界。 以有观无,以命验性。
  4. 4.性命 性命一词,有两个层面可讲。 第一个层面,分为性、命、性命一体三部分。这里的三部分,借用《道德经》第一章常有、有、常无、无的分类,性属于通常所理解的常性即意识、精神、识神等,命即身体,性命一体即人。 第二个层面,则是修行上的真性、真命、真性命一体。真性,即退识成元的元神,这个过程是从无去有。真命,即经过真性熏蒸,身体最后达到聚则成形、散则成气的那个形态,这个过程则是从有去无。真性命一体,则是有无混融,性命一体混融,真性命一体也混融,无有无无,有有有无,一切皆是。
  5. 3.玄 同出而异名,谓之玄。 玄之又玄,谓重玄。 善用重玄,如此才有机会见众妙,即真空妙有觉性。
  6. 观止忘下手法,目的是为了入定,进而于定中见性。 入定,可以动中入定,也可以静中入定。动中定,即事上练。静中定,于无事处练,闲坐、入睡等皆可。 入定,就是从假有进假无,进而由假变真,进入真有真无的状态。
  7. 修心,不是修过去心,也不是修未来心,而是现在心。现在心即念,修心即修念。 众生沉迷外界事物而不自知,少有能自知自己的种种念头。即使能知,却不知止,而是随着念头起起伏伏。如有能止者,沉迷止法,却又不知忘。 如此种种,则少有修心成功者。 想要成功,则观察念头、止住念头、忘掉一切,最终随缘起用,应物不迷。 观止忘三步骤缺一不可,日日训练,时时训练,终有所获。
  8. 弄清楚修行的原理,那么修行的方法也随之而来,就是如何实现逆转。在前文得意忘形已有粗略的描述,现在细说。 人作为道演化的一部分,也自然带有道,也和道一样演化。人的生老病死,其实也就是道的降本流末。道在人身流完了,人也就死了回归于道,这样也符合道无首尾,无始无终。 而从人修行的角度,就是在得道之前,让道尽可能的留在人身中,这样人才会不死才有机会去得道。 如何实现这一点,就是节流和开源。 节流,就是减少道或者说是先天气的消耗。对人来说,先天气更多的是被外界的五音五色五味等欲望所消耗,减少消耗就是要减少对外界物的欲望,而各种消耗更多的是从眼睛开始,所以《阴符经》里说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从性功命功的角度,节流就是命功,有用但需要时时看护,终其一生也就是人仙的境界。 开源,则是性功,就是将自身所含有的道与大自然中的道重新相连,也就是见性或者说见道,这样就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道,从而改造人身,最终得道。走这一条路,开头艰难,后面基本一帆风顺,不修而修,成就也高。《易经》里说的很清楚,穷理尽性,乃至于命。 穷理就是穷究修行原理,尽性就是见性,见性之后不修而修,自然改命。 那么关键就在于如何见性,围绕这一点,各种道经几乎有一个同样的说法,就是明心,明白自己的心。而明白自己的心,就要修心,修心下手法,则是各种不同,所以才有道家三千六百法门,而佛家则是八万四千法门之说。
  9. 在前文上流与下流的解释中,已经讲了修行的相关原理,但不够直白,现在就详细的再次阐述一下。 首先,要明白先贤在认识自然、探究自我的过程中,发现这么一个东西,永恒存在,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无边无际的空旷之中却又有生机盎然、一抹灵性在其中、无数念头生生灭灭。 老子把这个东西强名“道”。 然后发现,道会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被五音五色五味所迷,就此沉沦人间。 与此同时,还发现如果逆转道生万物的过程,就会无限趋近于道,就会拥有道永恒存在却又变化无数的特征。 这就是修行的原理,所谓仙人就是无限接近道的人,也就有所谓道经里末后一着无人说的炼虚合道的原理所在。
  10. 2.得意忘形 方法层面的解释为得真意,忘假形。意为神,形为身。 次第方面的解释,先得元神,后忘其身。
  11. 先讲讲一些常见字词的修行思维解读。 1.上流与下流 下流,站在修行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先天精气神降本流末,无法被自己吸收,无法逆行,只能转化为后天精气神排出体外。 上流,就是先天精气神转化为后天精气神的过程被截断,开始沿着身体自下而上,最后从囟门而出。
  12. 说说修行成仙的那些事。 先说结论,仙人不假,道经不欺,成仙有路,唯在己心。